所有参与讨论的人都是英式英语使用者。其中一人坚持认为这个习语的正确形式是let us get down to tin-tacks,并认为它“就像许多其他战时短语一样”。他显然认为自己正在讨论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事俚语。下一位讨论者(一位上尉)表示同意:“军队的幽默在于把普通的锡钉称为‘黄铜’,暗示它们是特殊的。”这场争论开始有了起色:一个错误的前提获得了似是而非的坚实证实。这应该教会我们所有人在处理语言历史时要小心谨慎。然而,这位上尉遭到了反驳。他的对手引用了一个1904年的例子,现在可以在《牛津英语辞典》中找到(出自贺拉斯·洛里默的著作《老戈尔贡·格雷厄姆》)。于是,军事上的胜利几乎立刻就崩塌了。然而,这位勇敢的上尉没有投降,他说的话可能有些耐人寻味。他解释说,“ get down to brass tin tacks”(直译成“黄铜锡钉”)这个短语“在1914年至1920年间,英国军队的日常使用中无可否认地频繁出现。” 他坚持认为,只有在修饰“tacks”(大头钉)时使用tin和brass,这个成语才有意义。“用于造船的黄铜或青铜大头钉不会生锈,而且耐用性远胜于所谓的‘锡’大头钉。普通的‘锡’大头钉似乎与锡毫无关系,而且显然是用镀锌铁制成的。”
这句话之后是一段有用的补充。在提出“无论名字多么矛盾,黄铜锡钉都是可能的,而且是持久存在的一种;尽管军队用户无疑喜欢这个短语,因为它看起来很荒谬”(当心那些使用副词“无疑”的人)之后,作者指出,在美国,他只听过简单的说法“get down to brass tacks”和“类似的说法” hungry enough to eat brass tacks”。我不禁想问:那些在俄勒冈州开设“Brass Tacks Sandwiches”并发明这家店名的人,是否只是在暗示顾客胃口大开,还是他们知道关于“hungry enough to eat brass tacks”的习语?很可能这只是个巧合。我找不到关于饥饿和黄铜钉的短语的例子,也不知道它在当今美式英语中是否流行(我的专业知识仅限于能吃掉一匹马)。美国方言学会的会员无疑会更幸运。无论如何,如果黄铜钉曾经作为某种真正坚固之物的象征存在,那么我们这个流行的习语就失去了部分神秘感,也无需再提及当时人们使用这些工具的职业。这是我唯一且最重要的结论。
开始讨论实际问题。
从《注释与查询》后续讨论中我们得知,根据《硬件贸易期刊》(是否已被牛津英语词典摘录?),最常 南非电报手机号码列表 见的表达是tin tacks,它是tinned tacks的“讹用” 。“还有‘Blued Tacks’和copper tacks,但没有brass tacks。查阅1878年的发票和非常古老的目录,找不到哪怕一个brass tacks。”这是否意味着在美国brass tacks 比tin tacks 更常见?关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及之前美国brass tacks的使用情况,我们了解多少?也许那些寻找这个习语起源的人没有足够关注使它流行起来的事物。我不断重复,学习词语的学生应该同样关注事物。
1927年,《芬克与瓦格纳尔新标准词典》执行主编弗兰克·H·维泽特利(他的名字已出现在本博客中:参见2006年7月5日的“Jes' copasetic, boss” )在给《笔记与疑问》杂志的一位记者的信中表示,该习语的起源尚未查明,并列举了两种解释。其中一种解释与互联网上当前的讨论相符,即在室内装潢行业中,黄铜钉用于将保护性皮带固定在椅子上;钉入黄铜钉是最后的收尾工作之一。另一种解释是:“黄铜钉是棺材上最后的装饰,当一个人开始认真对待黄铜钉时,他面对的就是现实情况。”铜钉确实与棺材有关,习语“get down to brass nails”(直奔主题)也有变体,但正如人们所观察到的,“get down to brass tacks”(直奔主题)与“get down to bedrock”(直奔主题)同义,而非“putting the finishing touches”(做最后的润色)。最后一位讨论者写道:“在猜测其起源之前,最好先确定一下这个短语的真正含义:以及它是否拥有或曾经拥有过不止一个含义。” 这就是我所说的“get down to brass tacks”(直奔主题)。
图片来源:(1) 椅子。© sag29 via iStock。 (2) 乔治·霍勒斯·洛里默,半身肖像,坐姿,1922 年。照片由埃利斯拍摄。美国国会图书馆。通过 Wikimedia Commons 归入公共领域。